主辦單位: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察委員會
合作單位:南方新聞網
粵ICP備10233762號
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,“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,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?!?/span>
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,蘊含著豐富的廉潔文化元素。我們開設“探訪南粵史跡 傳承廉潔文化”專欄,旨在解讀廣東廉潔文化的深厚底蘊,讓博物館里的文物、廣闊大地上的遺產、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。系列報道將走遍廣東,為您展開一幅南粵廉潔文化史跡畫卷。
在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村文塔公園漫步,很容易就會被一座嶺南風貌的青磚圍合式民居建筑吸引。
走近就會發現,建筑物門匾上刻著“文天祥紀念館”,館外的照壁上雕刻著千古傳頌的《正氣歌》。步入中庭,聳立著一座由漢白玉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文天祥雕像,氣勢軒昂。雕塑后方還有“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”及“浩然正氣”的木刻牌匾。
南宋名臣文天祥這一流傳千古的名句,表現出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,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英勇獻身。文天祥廉政教育館由文天祥紀念館升級改造而成,“忠、孝、廉、節”精神依托文天祥廉政教育館涵養清正黨風政風民風,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注入新動能。
崇廉尚潔 忠孝廉節見于行
“忠、孝、廉、節”這四個字貫穿了文天祥的一生,是其踐行行為準則的真實寫照。
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名臣和愛國詩人。性情“自拔于流俗”,不畏權臣,潔身自好的文天祥,以自己的言行為世人樹立了忠直厚道、崇廉尚潔的榜樣。
1269年,文天祥任寧國府(安徽宣城)知府,針對當地受戰禍和官稅所苦,于是向朝廷請求減免苛捐雜稅,并用府中貯備補交稅款,百姓歡舞,爭相為他立生祠。
咸淳十年(1274年),文天祥被委任為江西贛州知州。文天祥在贛州,治郡所謂“書生迂闊之說”,就是用書生意氣行事,也即“以義理動”,經過數月的實踐,自認為“頗有效驗”。改變了老百姓對官員的固有觀念,營造了一種和諧氛圍。這年六月,他借為八十七歲祖母過生日,將贛州城中七十歲以上老人,請到衙門,他不僅拒收禮物,而且還給每位老人贈送米面、布帛。
《生日山中和蕭敬夫韻》是文天祥所作詩詞,詩中有“客來不必籠中羽,我愛無如橘里枰”。意思是文天祥勸前來為自己祝壽的客人不要帶禮品,能與其下一盤棋,比什么都珍貴,這些都為文天祥為官的清正廉潔添加了生動注腳。
1278年12月,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,兵敗被俘。元軍將其押赴厓山(今新會南),文天祥途經零丁洋,寫下膾炙人口的《過零丁洋》一詩:“辛苦遭逢起一經,干戈廖落四周星。山河破碎風飄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?;炭譃╊^說惶恐,零丁洋里嘆零丁。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?!?/p>
融廉于景 廉潔文化潤人心
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。文天祥這句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,流傳至今。他忠誠不渝、為官清廉、勇于擔當的精神傳承至今,影響至深。
宋德祐元年(1275年),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地區被俘,所率義軍退今深圳寶安沿海一帶避難。文氏后人輾轉搬遷到鳳凰山脈,700多年間,文氏族人開村立業,舉辦私塾,傳承家風祖訓,由鳳凰山向外發展開枝散葉,文天祥精神也成為鳳凰村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。
近幾年,寶安區相關部門實施歷史人文發掘提升工程,保護性開發寶安本土歷史文化遺存,傳承歷史文脈。2016年11月,寶安區以發掘傳統家風家訓故事,注重本土傳統文化與廉政建設相結合,將文天祥紀念館升級改造為文天祥廉政教育館,營造濃厚廉潔文化氛圍。
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委黨?,F場教學基地、深圳市寶安區消防救援大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、寶安區福永街道青少年黨史黨性教育基地、福永街道鳳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陣地……
2017年8月18日正式開館以來,文天祥廉政教育館成為不少黨政部門的教育基地。而這正是寶安區相關部門挖掘以文天祥精神為傳承的文氏家風,將寶安本土的傳統文化與廉政建設相結合的目的,著力營造濃厚的廉潔文化氛圍,讓廣大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的浸潤和熏陶。
附件:
主辦單位: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察委員會
合作單位:南方新聞網
粵ICP備10233762號
nyqfw@gd.gov.cn
投稿郵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