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p id="1rbdy"></rp>
    <xmp id="1rbdy"></xmp>

      <i id="1rbdy"><strong id="1rbdy"><dfn id="1rbdy"></dfn></strong></i>
      1. <acronym id="1rbdy"><p id="1rbdy"></p></acronym>

      2. <progress id="1rbdy"></progress>
        1. 所在位置:首頁 > 清風觀瀾 > 文化 >正文

          樹德莫如滋 去疾莫如盡

          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     日期:2023-10-13 08:40:42    

            精神文化產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、價值判斷、道德情操,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要運用各類文化形式,生動具體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用高質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什么是真善美,什么是假惡丑,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,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。正所謂“樹德莫如滋,去疾莫如盡”。

            ——《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、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》(《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》)

            “樹德莫如滋,去疾莫如盡”出自《左傳·哀公元年》。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勸說吳王夫差:“臣聞之:樹德莫如滋,去疾莫如盡?!币馑际牵簶淞⑵返?,莫如日積月累,使它不斷滋長;治療疾病、祛除邪惡,莫如徹底消除,不留下任何病根。

            崇德的觀念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早已有之。古人認為,天地在造就萬物的同時,也把生生不已的德性賦予了萬物,這種生生不已的內在力量,使萬物生機盎然,競相成長。人們仿照天之“健”而“自強不息”、效法地之“坤”而“厚德載物”,在于“與天地合其德”。要真正達到“天人合一”,就要通過修身養德來實現,因而形成了古代修身的傳統,即一個人道德上的自我修養和人格上的自我完善,這是流淌在中華文化傳統中做人和做事的根基。

            道不可坐論,德不能空談。儒家思想中“為仁由己”“忠恕之道”“為政以德”“博施濟眾”等,皆是對正心明道、修身立德的具體主張,以塑造君子人格、樹立家國情懷、涵養圣賢氣象?!墩撜Z》記載了孔子在與子張、樊遲等弟子論學的過程中,談到的修養德性的方法。子張問崇德之道,孔子回答:“主忠信,徙義,崇德也?!边@就是說,崇德要從忠、信入手,行為總是遵循道義。樊遲問崇德,孔子回答:“先事后得,非崇德與?”“先事后得”,即踏踏實實去做,不計得失地去奉獻,不就提高品德修養了嗎?在孔子看來,修養德性的方法并不是默坐冥想,而要通過“發憤忘食”“見賢思齊”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等方式去實踐實修。

            德的養成,并非一時一刻、一朝一夕之事,必須日積月累、不斷修養、須臾不忘?!洞髮W》記載,商湯在浴盆上刻著這樣的銘文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以沐浴自新,比喻道德日進?!督间洝份d:“古之人,耳之于樂,目之于禮,左右起居,盤盂幾杖,有銘有戒,動息皆有所養?!惫湃嗽谌粘I?、起居環境里,如盤盂、手杖、桌幾等地,都刻寫了提點或警戒之語,以期在動靜之中隨時涵養德性。在朱熹看來,重視道德修身就如同“衣服之于身體,飲食之于口腹,不可一日無也,不可不慎哉!”

            對德性日積月累的滋養,在古代書院中有直觀的體現。讀書是古代知識分子重要的明德弘道的過程,作為教書化人之地,在古代書院中,院落、房舍、石碑,甚至磚瓦的選擇與構造,都十分注重象征意義的表達。書院中常見的“崇德堂”“義路”等稱謂,用梅蘭竹菊、松柏蓮荷等代表君子氣節的植物點綴庭院,都能在潛移默化中發揮德育功能。

            各個書院的院規各有側重,但共同點是都重視對生徒在人格、德性、操守、修養上的涵養。如呂祖謙在為麗澤書院制定的院規中規定:“其不順于父母,不友于兄弟,不睦于宗族,不誠于朋友,言行相反,文過飾非者,不在此位?!敝祆溆喠⒘恕栋茁苟磿簩W規》,一方面提倡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,另一方面強調修身、處事、踐行的原則,其中寫到要“言忠信,行篤敬,懲忿窒欲,遷善改過”“正其義不謀其利,明其道不計其功”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”。

            在選聘教師時,書院也往往把品德高尚作為首要標準,通過教師的躬行身教為生徒良好品德的形成提供榜樣。例如,朱熹講學于白鹿洞書院時,給弟子們的印象就是非常講究“威儀容止”:“退坐書室,幾案必凈,書籍器用必整。其飲食也,羹食行列有定位,匕箸舉措有定所”,“威儀容止之則,自少至老,祁寒盛暑,造次顛沛,未嘗有須臾之離也?!痹谝稽c一滴、日積月累的耳濡目染中,古代士人的道德修養得以不斷提升。

            中華文明漫漫長河,形成了厚德載物、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,“重德”作為中國古老的價值觀念,已深深嵌入中國人的骨血中,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動力。

            中國共產黨歷來崇尚立德固本。從“革命理想高于天”到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,再到“德才兼備,以德為先”,我們黨以兼收并蓄的態度,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規范進行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形成了內涵豐富、思想深邃的道德價值體系。同時,始終注重以德新民、以德化人,致力于推進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的現代化。從“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”,到“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,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”,精神文明建設、核心價值鍛造,一直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、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。

            “倡導富強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諧,倡導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倡導愛國、敬業、誠信、友善,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?!毙聲r代以來,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當代中國精神世界的“價值公約數”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:“核心價值觀,其實就是一種德,既是個人的德,也是一種大德,就是國家的德、社會的德。國無德不興,人無德不立。如果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,莫衷一是,行無依歸,那這個民族、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?!?/p>

            “樹德莫如滋,去疾莫如盡”。新征程上,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要使之日?;?、具體化、形象化、生活化,浸潤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,“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、無時不有”;要久久為功、馳而不息,通過細水長流的日常熏陶,使人們從心底迸發出對真的珍視、對善的敬重、對美的向往,推動形成崇德向善、奮發向上的社會風尚。(郝思斯

          附件:

              主辦單位: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察委員會

              合作單位:南方新聞網

              粵ICP備10233762號

              nyqfw@gd.gov.cn

              投稿郵箱

              女人没水是什么原因

              <rp id="1rbdy"></rp>
                <xmp id="1rbdy"></xmp>

                  <i id="1rbdy"><strong id="1rbdy"><dfn id="1rbdy"></dfn></strong></i>
                  1. <acronym id="1rbdy"><p id="1rbdy"></p></acronym>

                  2. <progress id="1rbdy"></progress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