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p id="1rbdy"></rp>
    <xmp id="1rbdy"></xmp>

      <i id="1rbdy"><strong id="1rbdy"><dfn id="1rbdy"></dfn></strong></i>
      1. <acronym id="1rbdy"><p id="1rbdy"></p></acronym>

      2. <progress id="1rbdy"></progress>
        1. 所在位置:首頁 > 清風觀瀾 > 文化 >正文

          春發其華 秋收其實

          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     日期:2023-10-20 08:25:42    

            “春發其華,秋收其實?!惫步ā耙粠б宦贰背h提出10年來,中國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,弘揚和平合作、開放包容、互學互鑒、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,共同為全球互聯互通貢獻力量,為國際經濟合作搭建平臺,為世界經濟增長增添動力。

            ——10月17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的祝酒辭

            “春發其華,秋收其實”出自《后漢書·崔骃列傳》。崔骃是東漢文學家,出生在一個通經習文的家庭,自幼受到家學熏陶,“年十三能通《詩》《易》《春秋》,博學有偉才,盡通古今訓詁百家之言,善屬文”。他曾寫作一篇《達旨》表達自己追求學問、淡泊名利的心志,文中以“春發其華,秋收其實”來表達天地萬物均遵循客觀規律,事物發展自有定則,就如同春天萬物生發,開出燦爛的花,秋天收獲累累碩果。如今,成語春華秋實常用來形容事物發展的漸進過程或因果關系,春天辛勤耕作,到了秋天就會有好收成。

            中華文明起源于農耕。在與黃土打交道的過程中,先民們發現,有一分氣力放下去就出一分東西,放兩分生出兩分,不放就一無所有。由此便自然而然形成一種近乎“實踐理性”的思維方式:人類施加于外部世界的作用會有規律地產生結果;世間萬物不僅因果相連,且這種關系是穩定的。先揮汗耕耘、適時播種,然后才有豐收的喜悅,這正是大自然的規律?!盾髯印分姓f:“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四者不失時,故五谷不絕?!苯N、耙耨、插秧、灌溉、收刈、持穗、舂碓……農人與土地、農作物,在無數個節氣輪換間彼此心心相印?!耙环指乓环质斋@”這一樸素的真理,帶著泥土的味道,讓人們相信并謹記天道酬勤、力耕不欺,利無幸至、力不虛擲。

            長期的農耕生產,形成了中華民族的質樸品格與務實精神。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中,十分看重如同耕種一般的汗水付出與結果收獲,十分強調由農耕文明演化而出的踏實勤勉、苦盡甘來的精神理念。不僅土地需要耕耘,事業、人生更需要耕耘。人們把寫字畫畫、撰寫文章叫作“筆耕”,把勤奮讀書叫作“目耕”,把勉力教書叫作“舌耕”,都源于對智力勞動需要像農民耕作那樣辛勤的認識,以及耕種后必有收獲的信念?!额伿霞矣枴酚醒裕骸胺驅W者猶種樹也,春玩其華,秋登其實;講論文章,春華也,修身利行,秋實也?!鼻髮W像種樹一樣,必須孜孜不倦、勤學苦讀,而提升涵養、修身養性正是秋天采收的碩果。

            對“春發其華,秋收其實”的堅信,讓中國人既有敢于夢想的理想主義、樂觀主義精神,又有腳踏實地、篤實力行的自覺。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安邦,中華兒女的實干與進取,千百年一以貫之。

            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文明土壤之中。百年黨史,每一頁都寫滿了拼搏與犧牲;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,每一步都標注著勤勉與奮斗。

            新中國成立后,有人斷定中國“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來”。然而,羅布泊迅速升起第一朵蘑菇云,“兩彈一星”相繼問世,隨后幾十年,“嫦娥”奔月、“北斗”指路、“天宮”攬勝、“祝融”探火……世界看到中國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。

            改革開放,有人質疑“中國模式”能否長久持續。事實同樣給出答案:45年來,中國一路破浪前行,在游泳中學會游泳、在磨礪中愈加堅強,經濟實力、科技實力、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,成為全球和平發展的“穩定錨”、世界繁榮進步的“發動機”。

            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。近代以來,從國家蒙辱到中國“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”,從人民蒙難到“中國人民更加自信、自立、自強”,從文明蒙塵到“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”,靠的就是一代代人“櫛風沐雨、朝乾夕惕”的汗水澆灌、“不馳于空想、不騖于虛聲”的拼搏實干。自強不息、勤勞奮斗、勉力敬事,這是貫穿于中國發展歷程的精神氣質,更是中國贏得未來的重要保證。

            櫛風沐雨,春華秋實。今年是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10周年。從倡議到實踐,從夯基壘臺、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、持久發展,從謀篇布局的“大寫意”,到精謹細膩的“工筆畫”……10年奮發,“一帶一路”這顆夢想的種子,漸漸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。

            奔行在鐵路上的列車,馳騁在公路上的汽車,聯通各國的空中航班,劈波斬浪的貨輪,快捷方便的數字電商,成為新時代國際貿易的駝鈴、帆影。

            一座座水電站、風電站、光伏電站,一條條輸油、輸氣管道,越來越智能通達的輸電網絡,讓能源短缺不再是發展的瓶頸,讓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夢想得以點亮,成為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綠洲、燈塔。

            150多個國家、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合作文件,成立20多個專業領域多邊合作平臺,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“小而美”項目落地生根……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也不是什么人恩賜施舍的,而是各個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國家的政府、企業和人民用勤勞、智慧、勇氣干出來的。

           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:“縱觀人類發展史,唯有自強不息、不懈奮斗,才能收獲累累果實,才能建立利在千秋、福澤萬民的長久之功?!毖刂鴼v史揭示的正確方向繼續前行,更好地融通中國夢和世界夢,實現各國人民對文明交流的渴望、對和平安寧的期盼、對共同發展的追求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——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下一個金色十年,值得期待。(郝思斯

          附件:

              主辦單位: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察委員會

              合作單位:南方新聞網

              粵ICP備10233762號

              nyqfw@gd.gov.cn

              投稿郵箱

              女人没水是什么原因

              <rp id="1rbdy"></rp>
                <xmp id="1rbdy"></xmp>

                  <i id="1rbdy"><strong id="1rbdy"><dfn id="1rbdy"></dfn></strong></i>
                  1. <acronym id="1rbdy"><p id="1rbdy"></p></acronym>

                  2. <progress id="1rbdy"></progress>